close
四十二、印度咖啡
滑膩可口,顆粒均勻的咖啡。
印度咖啡之所以受到咖啡愛好都有的喜愛,這有幾種原因,但最重要的是由於應用在咖啡豆上的一個加工過程,通常被稱作“季風”(monsooning)過程。在過去,乘客或貨物搭乘帆船往來印度,大約需幾個月的時間才能抵達歐洲。在運送途中由於空氣濕度高,生咖啡豆的味道和顏色都有所改變,到達目的地的時候,咖啡豆已由原來的綠色轉為一種奇特的黃色。
印度季風咖啡
消費者們漸漸習慣了這一點,所以當蒸汽輪船縮短了旅途的時間之後,咖啡生產者發現消費者仍然想要原來那樣顏色和味道且受長途旅行影響的咖啡豆。為了能再造出原來那種咖啡的風味,就採用了“季風”處理過程。每年的5、6月份,在印度的西南部會出現季風現象,因此在季風季節,人們將咖啡攤在四周敞開的特製房子裡,大約有12~20厘米的在厚度,在那幾放置5天,再一遍又一遍地用耙子梳耙這些咖啡豆,以便使所有的咖啡豆都接觸到當時濕度極高的空氣,然後把這些咖豆鬆鬆地裝到袋子裡堆起來,以便使季風可以吹透袋子。這些袋子每週重新裝一次、堆一次,一共經過7週,直到咖啡豆變了顏色和味道。最後這些咖啡豆經過手工挑選,除去那些未受到“季風”影響的咖啡豆,然後裝袋,準備出口。每年10月到次年2月是製作“季風”咖啡的好時節。
除了 在卡納塔克(Karnataka)邦之外,上好的咖啡在西南部的喀拉拉(Kerala)邦的特利切裡(Tellichery)和馬拉爾(Malabar)也有種植,另外還有東南部泰米納德(Tamil Nadu),以前曾叫做馬德拉斯省)邦的尼爾吉里斯(Nilgiris)。
上好的印度咖啡也被劃歸為阿拉伯種植園咖啡,最優等的是A級、B級、C級和T級。“季風”咖啡分為優質馬拉巴爾(Monsooned MalabarAA級咖啡和“季風”巴桑尼克利(Monsooned Basanically)咖啡。印度另外也生產一些豆形漿果咖啡。
當前,咖啡業所面臨的問題是—官僚主義嚴重,稅收過重,投資匱乏。目前,印度咖啡委員會(Indian Cffee Board)控制著整個咖啡業,統一收購咖啡,然後出售。咖啡以大批量拍賣的形式售出。這些咖啡被混合在一起以達到一定的貿易數量,而這又使莊園和地區之間的差異不復存在了,因此致使許多優質咖啡的生產者缺乏足夠的動力來生產獨具特色、質量上乘的咖啡豆。政府於1992年曾試圖解決這一問題,經過努力,在幾個優質咖啡生產區通過A級咖啡種植園的種子獲得了著名的瓦利納吉茨咖啡(Valley Nuggets)。人們希望這能鼓勵其他的咖啡種植者,因為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確實渴望將自己的產品打入美食咖啡市場。
四十三、印度尼西亞咖啡
令你神清氣爽,可以隨時飲用的咖啡。
整個印度尼西亞(Indonesia)島都出產咖啡,爪哇在咖啡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17世紀中期,咖啡樹由荷蘭人引入印度尼西亞(某些官方資料認為比這更早一些)。1712年第一批來自爪哇的咖啡銷到阿姆斯特丹。然而,1877年所有種植園的咖啡樹均被咖啡銹病毀壞,而不得不從非洲引進羅百氏特咖啡樹替代原有樹種。今天只有6%~10%的咖啡豆是阿拉伯咖啡豆。印度尼西來是世界上羅百氏特咖啡的主要生產國,每年生產680萬袋咖啡,大半咖啡出自小種植園,約佔總產量的90%。
整個群島最好種植區在爪哇島、蘇門答臘島(Blawan) 、蘇拉威西島(Sulawesi) 、弗洛勒斯島(Flores)。
爪哇生產精緻的芳香型咖啡,酸度相對較低,口感細膩,均衡度好。爪哇咖啡的香味和酸度比蘇門答臘島和蘇拉威西島的咖啡更勝一籌.爪哇最好的種植園是布拉萬(Blawan)、詹姆比特(Jambit)、卡尤馬斯(Kayumas)和潘庫爾(Pankur)等。爪哇摩卡咖啡是爪哇咖啡和也門摩卡咖啡的混合品。
印度尼西亞群島的第二大島蘇門答臘島是印尼的石油工業中心,島上的橡膠和木材也是有名的出口商品。但是蘇門答臘島的咖啡更加令人矚目,該咖啡與爪哇咖啡相似,只是顆粒稍重一些。曼德海令(Mandheling)和安科拉(Ankola)的咖啡豆也倍受重視,前者甚至被譽為世界上顆粒最飽滿的咖啡豆。
位於婆羅洲(Brneo)和新幾內亞之間的蘇拉威西島有時亦被稱為西里伯斯(Celebes )。該島出產的咖啡,顆粒飽滿、香味濃郁。最好的咖啡豆產自該島南部的卡洛西(Kalossi)和蘭特包(Rantepao)。在眾多品牌種,不妨試一下西里伯斯卡洛西咖啡。
新幾內亞島的主要咖啡生產者之一是錫格里(Sigri)種植園,它的產品與群島咖啡的整體風格一樣,顆粒飽滿,均衡度好。
整體上看,印度尼西亞咖啡味道很濃,口味香醇,略帶糖漿味,酸度極好,其兩個主要出口市場是德國和日本,這從側面反映了該咖啡的優異質量。吸引消費者的是它那阿拉伯咖啡豆特有的上乘品質。你可將牛奶或奶油加入高品質的印度尼西亞咖啡中而不必擔心會影響其味道。印度尼西亞咖啡共分六等,最好的是AP。0但無人確知這兩個大寫字母究竟代表著什麼。
當輪船取代帆船之後,這些島嶼出產的咖啡面臨著與來自邁索爾(Mysore)的印度咖啡同樣的問題—那就是,消費者已經習慣受長途旅行影響的咖啡,因而他們不願接受這種“新鮮”咖啡的口味.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印尼政府竭力仿製受長途旅行影響的咖啡,他們把咖啡豆“貯存”多達一年之久.然而不盡人意的是這種經過濕潤處理的咖啡,味道未被廣泛接受,以至於影響了其咖啡的良好聲譽。
然而,印度尼西亞的"貯存“咖啡或叫“旅途”咖啡至今仍在生產.它的銷售品牌一般是”昔日政府“(Old Government)”老布朗“(Old Brown)和”昔日爪哇“(Old Java)。
儘管印度尼西亞出產如此之多令人叫好的咖啡,但令人不解的是當地居民更喜歡飲用土耳其風味的咖啡,而不是其久負盛名的歐洲風味的咖啡。
四十四、留尼汪咖啡
不再是波旁阿拉伯咖啡豆的故鄉。
1715年,第一批咖啡樹(大約40棵)由也門的摩卡港運至留尼汪(La Réunion),但不幸的是只有2棵存活下來。到1719年,咖啡種植園已開始繁榮且售出第一批咖啡豆。接下來的幾年,政府採取了一項硬性措施:該島居民不論黑人白人必須每年栽種100棵咖啡樹。1723年該法律修改後強調所有的奴隸每年必須栽種200棵摩卡咖啡樹,而且任何人損壞咖啡樹應處死。
那時該島仍是法國的一個殖民地,叫做波旁(Bourbon)島,在此地出產的咖啡和由該地運至其他國家的阿拉伯咖啡樹樹種也用個名字。
有趣的是,時至今日,”波旁籍“的阿拉伯咖啡樹已在世界範圍廣為種植並受人青睞,但在留尼汪本國卻幾乎不再種植任何咖啡了,以下是波旁咖啡的總體特徵。
四十五、菲律賓咖啡
咖啡被引進菲律賓(Philippines)是在19世紀早期,到1880年該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四大咖啡出口國.然而由於咖啡銹病蔓延成災,1880年後不久,該國就成了咖啡進口國。
但是,咖啡種植業現已逐漸恢復。今天,經過緩慢而穩步的發展,該國咖啡業不斷成長,發展優質品種的潛力很大。菲律賓咖啡業由國家產業貿易部門經營,但管理上較鬆散,而所有的咖啡出口都由私營公司來操作。
事實上,菲律賓是能夠種植4個咖啡品種的少數國家之一,這4個品種分別是羅百氏特、利伯瑞卡、埃克塞爾沙和阿拉伯咖啡。菲律賓最南端的第二大島棉蘭老(Mindanao)島出產優質高產的阿拉伯咖啡。
四十六、越南咖啡
今天的生產大國,明天的生產巨人。
也許是受法國殖民統治的影響,越南種植的咖 啡具有法國風味.阿拉伯咖啡由法國傳教士首先帶到越南,1865~1876年40多萬株咖啡樹被引入越南,種植在東京(Tonkin)灣附近,大都是爪哇或波旁品種。
目前,越南的咖啡產量在不斷增長.越南的出口新產品中,茶葉居第一位,咖啡居第二位,出產的品種主要是羅百氏特咖啡豆,1980年出口66000袋,1994年猛增到20多萬噸。96%的羅百氏特咖啡來自小農場,但是一些國有農場也種植咖啡樹。
越南的咖啡每公頃產量高達950公斤,許多新種植的咖 啡樹由是日本人投資的。
早2年前,看過份調查報告,越南的咖啡豆產量已經赶超哥倫比亞,排在巴西之後,世界第二。但是種植的是羅布斯塔的樹種,在咖啡豆品質上還是和哥倫比亞、巴西這類國家有不小的差距!
四十七、澳大利亞咖啡
品嚐澳洲咖啡,機會不容錯過。
澳大利亞在許多方面都是一個令人感到驚奇的國度。這裡種植的高質量咖啡也許是最令人驚奇的事物之一。
澳大利亞咖啡質量很高,其味柔美,略帶非同一般的咖啡因苦味。只可惜僅少量產品進入出口市場,這因為生產受到高勞動費用投入的限制,或許可以說是受強烈陽光的限制由於太熱,人們不能使用價廉的機械工具進行採摘,只好靠人工收穫,這就增加了生產的成本。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